三合院老屋圖鑑:懷舊台灣味 | 這些三合院照片美到犯規 | 三合院建築圖解:台灣傳統之美

最近在整理老照片時翻到一張泛黃的三合院圖,那種紅磚瓦房圍著稻埕的傳統格局,瞬間勾起好多台灣鄉下的童年回憶。這種三合院可不只是建築,根本是承載著台灣農村社會的生活智慧,每個角落都有它的故事跟用途。

說到三合院的空間分配,老一輩的設計真的超講究:

區域 主要功能 特色細節
正身 祭祀祖先/長輩居住 屋脊最高,門檻也最高
護龍 晚輩房間/廚房/倉庫 左右對稱,冬暖夏涼
稻埕 曬穀/辦桌/孩子玩耍 地面用蚵殼灰混黏土夯實

記得阿嬤常說,以前看三合院屋頂的燕尾翹脊就知道這戶人家有沒有功名,像我們這種平民百姓的馬背式屋頂就樸實多了。現在想想,這些細節根本是台灣版的建築密碼,連磚牆砌法都有「人字砌」、「丁字砌」這些講究。

最懷念的是稻埕夏天的傍晚,大人們搬出藤椅泡茶聊天,小孩就在埕邊玩跳格子。三合院圖裡那些看似簡單的線條,其實藏著整家人的生活軌跡——灶腳飄來的菜脯蛋香氣、廳堂八仙桌上的供品、甚至牆角那排醃醬菜的陶甕,都是圖紙上畫不出來的溫度。

現在都市裡很難見到完整的三合院了,倒是有些文創園區會用現代建材重現這種格局。上次去台南的「深緣及水」就看到他們把磚牆結合玻璃帷幕,雖然少了點古早味,但能讓年輕人認識這種傳統建築也挺好的。每次看到這類改造,就會想起老家三合院門聯上那句「前人種樹後人涼」,這些老房子真的教會我們好多事。

三合院圖

想學畫傳統三合院卻不知道從何下手?「三合院圖怎麼畫?5個步驟教你輕鬆上手」其實沒你想像中那麼難!三合院是台灣傳統建築的代表,掌握幾個關鍵要點就能畫出韻味。首先準備好鉛筆、橡皮擦和直尺,建議用A4大小的紙張,太大或太小都不好掌握比例。

第一步:畫出主體結構
三合院最明顯的特徵就是「ㄇ字型」佈局。先用鉛筆輕輕畫出三個長方形,中間的正廳要畫得比兩側廂房稍大一些,這樣才有主次之分。記得留出中間的埕(庭院)空間,傳統三合院的埕通常佔整體面積的1/3左右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第二步:添加屋頂細節
台灣三合院的屋頂很有特色,可以用下面這個表格來掌握重點:

部位 畫法要點
正廳屋頂 燕尾造型,線條要流暢有弧度
廂房屋頂 馬背造型,轉角處要圓潤
瓦片 用細密平行線表現,不用每片都畫

第三步:畫出門窗與立柱
正廳大門要畫在中軸線上,門板可以簡單畫成田字格。窗戶則多用直櫺窗,記得在牆面上畫出磚牆的橫向分割線。立柱要畫得粗一些,特別是正廳前的檐柱,這是支撐屋頂的重要結構。

第四步:表現材質紋理
用鉛筆側鋒輕輕掃出磚牆質感,屋頂瓦片可以畫得更密集些。地面的埕可以畫些不規則的石板紋路,或是簡單的橫線表現水泥地。別忘了在埕的角落畫個水井或石磨,這些都是三合院常見的元素。

第五步:調整與完稿
最後檢查整體比例是否協調,用橡皮擦掉多餘的草稿線。如果想讓畫面更生動,可以在埕裡加畫幾隻雞或曬衣竿,周邊再添些竹圍或綠植,這樣就很有台灣農村的生活感啦!

為什麼台灣老宅都愛用三合院設計?原來有這些優點。走在台灣鄉間,常常能看到紅磚瓦頂的三合院靜靜佇立,這種傳統建築不僅承載著台灣人的記憶,其實在設計上更有許多實用考量,難怪會成為老一輩最愛的住宅形式。

三合院的「三」指的是正身加左右護龍的結構,這種設計最厲害的就是能適應台灣的氣候。正身通常坐北朝南,夏天可以避開西曬,冬天又能擋住東北季風,護龍則像兩隻手臂把風雨擋在外面。而且中間的埕(庭院)不只是曬穀子用,更是天然的「空調系統」,熱空氣上升後,涼風就會從四周補進來,比現在開冷氣還省電又環保。

除了住起來舒服,三合院的空間分配也超有智慧。老人家住正身最尊貴的位置,已婚兒子分住護龍,既保持隱私又能互相照應。廚房和浴室通常放在護龍尾端,這樣油煙和濕氣不會影響主要生活區,這種設計概念根本就是現代「動線規劃」的始祖啊!

三合院區域 主要功能 現代對應設計
正身 客廳、祖先廳、長輩房 主建築起居空間
護龍 子女房、廚房、倉儲 次臥室、附屬建築
曬穀、休憩、活動 中庭、開放式庭院
巷弄 排水、通風通道 消防通道、通風井

建材選擇也是三合院的聰明之處,紅磚牆厚度動輒30公分以上,隔熱效果比現在的輕隔間好太多。屋頂的瓦片層層疊疊,下雨時排水超快,颱風天也不容易漏水。最特別的是地基會墊高,遇到台灣常見的午後雷陣雨,雨水根本淹不進來,這些都是老祖宗累積多年的防災智慧啊!

三合院圖

三合院圖解:正身、護龍、埕是什麼?一次搞懂

每次回鄉下阿嬤家,看到那座紅磚瓦的三合院就覺得特別親切,但你知道嗎?三合院每個部位都有它的名稱跟功能喔!今天就來帶大家認識這種台灣傳統建築的基本結構,下次跟朋友聊起就不會只會說「那邊」、「這邊」啦~

三合院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正身,也就是中間最主要的建築。這裡通常是長輩住的地方,也是祭祀祖先的場所,可以說是整個家族的「大本營」。正身通常有三間或五間房間,中間那間一定是廳堂,用來招待客人或舉行重要儀式。建築材料也最講究,屋頂會比兩側的護龍高,象徵著家族中的地位。

護龍就是正身左右兩側延伸出去的建築,就像張開的雙臂一樣環抱著中央的埕。護龍一般是晚輩住的地方,或是當作廚房、倉庫使用。有趣的是,護龍還分「內護龍」和「外護龍」喔!靠近正身的第一排叫內護龍,再往外蓋的第二排就是外護龍,有些大家族的三合院會有好幾層護龍呢!

結構名稱 位置 主要功能 建築特色
正身 中央 長輩居住、祭祀 屋頂最高,建材最講究
護龍 正身兩側 晚輩居住、廚房、倉庫 屋頂較低,通常對稱建造
正前方空地 曬穀、活動、迎賓 水泥或紅磚鋪設的開放空間

說到,這可是三合院最熱鬧的地方!就是正身前面那片大空地,小時候最愛在這裡跑來跑去。埕的用途可多了,阿嬤會在這裡曬稻穀、蘿蔔乾,過年時大家一起圍爐吃飯,廟會時還能請歌仔戲來表演。有些講究的三合院,埕會用紅磚鋪成漂亮的圖案,邊緣還會種些花草,既美觀又實用。

三合院的設計真的很聰明,正身、護龍圍出來的空間既通風又遮陽,夏天特別涼快。而且這種布局也反映了台灣人重視家族倫理觀念,長幼有序、內外有別。現在雖然新建築越來越多,但這種傳統智慧還是很值得我們了解跟保存呢!

Categories:

Related Article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