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整理電子郵件時發現,原來我們每天不經意間都在處理各種「兩克錢」的小事。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郵件通知、優惠訊息,累積起來其實佔用了不少時間和注意力。就像Outlook信箱裡那些自動歸類的促銷郵件,雖然每封可能只花你兩秒鐘處理,但一天下來也是相當可觀的時間成本。
說到電子郵件管理,台灣人最常用的Outlook其實有不少實用功能可以幫我們節省時間。比如設定自動分類規則,讓系統幫你過濾掉那些「兩克錢」的瑣碎郵件。這裡分享幾個我常用的過濾條件:
過濾條件 | 處理方式 | 適用情境 |
---|---|---|
包含「限時優惠」字樣 | 自動移至促銷郵件匣 | 購物網站發來的促銷訊息 |
寄件者為「no-reply」 | 標記為已讀並歸檔 | 各種系統自動發送的通知郵件 |
附件大於5MB | 標記星號優先處理 | 重要工作文件與合約 |
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Outlook還有一個很貼心的「專注收件匣」功能。它會自動把重要的郵件放在最上面,那些「兩克錢」的雜訊則會被歸到其他分頁。我發現開啟這個功能後,每天處理郵件的效率提升不少,再也不會被一堆無關緊要的訊息打斷工作節奏。
另外要提醒大家,定期清理信箱也是很重要的。我習慣每個月底檢視一次訂閱的電子報,把很久沒在看的直接取消訂閱。這些年下來發現,其實很多「兩克錢」的郵件訂閱都是衝動之下勾選的,事後根本不會打開來看。與其讓它們佔用空間,不如果斷取消來得清爽。
什麼是兩克錢?台灣人必懂的重量單位換算
最近在傳統市場買中藥材或金飾時,常聽到老闆說「一兩多少錢」,但年輕一代可能對「兩」這個單位有點陌生。其實在台灣,傳統的重量單位「兩」還是很常見的,特別是在買黃金、中藥、茶葉的時候。一兩到底等於幾克?怎麼換算才不會被當盤子?這篇就來幫大家搞懂這些日常實用的單位換算!
先講最常用的「兩」和「克」的關係。台灣的「兩」是沿用傳統的台制單位,和中國大陸的「兩」不一樣喔!在台灣,1兩 = 37.5克,而中國的1兩則是50克,所以千萬別搞混了,不然買黃金時差價會很大!另外,台灣還有「錢」這個單位,1兩 = 10錢,所以1錢 = 3.75克,這也是金飾常用的計價單位。
單位 | 換算成克 | 常見用途 |
---|---|---|
1台兩 | 37.5克 | 黃金、中藥、茶葉 |
1錢 | 3.75克 | 金飾、珠寶 |
1台斤 | 600克 | 菜市場、水果 |
1公斤 | 1000克 | 超市、日常用品 |
除了「兩」和「錢」,台灣傳統市場還常用「台斤」來計價,1台斤 = 16兩 = 600克,和中國的1市斤(500克)也不同。所以如果你在台灣買水果,老闆說「一斤50元」,指的是600克,而不是500克喔!這些單位雖然有點老派,但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很實用,下次去市場或銀樓時,記得先搞清楚單位,才不會買貴了!
順帶一提,有些老一輩的人還會用「分」來計算,1錢 = 10分,所以1分就是0.375克,通常是用在更精細的黃金或中藥材計量。不過現在年輕人比較少用這個單位了,知道一下就好,免得聽到時一頭霧水。
為什麼市場買菜都用兩克錢?傳統計量單位解析
每次去傳統市場買菜,總會聽到阿嬤說「這把青菜算你兩克錢就好」,年輕一輩常常聽得一頭霧水。其實這種特殊的計量方式,是台灣市場流傳已久的傳統單位,跟我們現在用的公克、公斤完全不一樣!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有趣的市場術語,下次買菜就不會再搞混啦。
台灣傳統市場常用的計量單位主要有這幾種,很多都是從日治時期流傳下來的習慣:
單位名稱 | 實際重量 | 常見使用場合 |
---|---|---|
兩 | 37.5公克 | 中藥材、乾貨 |
克錢 | 3.75公克 | 青菜、水果 |
斤 | 600公克 | 肉類、海鮮 |
台斤 | 500公克 | 雜貨、南北貨 |
特別要注意的是「兩」和「克錢」的關係,1兩其實等於10克錢。這種計量方式在日治時期被稱為「匁」,戰後台灣人就用台語發音轉化成「克錢」。現在很多攤販還是習慣用這種算法,尤其是賣青菜的阿伯阿嬤,他們會說「這把30克錢」其實就是指約112.5公克。
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「台斤」和「市斤」的差別。雖然都叫「斤」,但台斤是500公克,大陸用的市斤卻是500公克,而傳統的「斤」又是600公克。這種混亂的狀況是因為不同時期引進的度量衡標準造成的,現在市場裡通常會用台斤來計價,但老一輩的攤販可能還是會用傳統的斤兩來算。
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「如何在台灣使用兩克錢單位?生活實用小技巧」,這個看似冷門但其實超實用的知識點!在台灣雖然公克(g)是主流單位,但偶爾還是會遇到需要用到「兩」這個傳統計量單位的時候,特別是去傳統市場買中藥材、乾貨,或是老字號的茶行買茶葉時,老闆常常會用「兩」來報價,這時候知道怎麼換算才不會被當冤大頭啦!
先來搞懂基本換算,台灣的1兩其實是37.5公克,跟中國大陸的50公克不一樣喔!這個差異是因為台灣沿用清朝的庫平制,而大陸後來改用市制。記住這個數字,下次聽到「一兩100元」的時候,就能快速換算出每公克要多少錢了。像我自己去迪化街買枸杞,老闆說「一兩80」,我馬上就知道每公克是80÷37.5≒2.13元,這樣跟其他攤位用公克計價的比較起來就方便多了。
常見食材 | 大約重量(兩) | 換算公克(g) | 常見價格區間 |
---|---|---|---|
人參片 | 1兩 | 37.5g | 200-500元 |
紅棗 | 1兩 | 37.5g | 30-80元 |
茶葉 | 4兩 | 150g | 600-1200元 |
香菇 | 0.5兩 | 18.75g | 50-100元 |
實際應用上還有些小撇步,像是中藥行買藥材時,可以問老闆「這個一兩多少」和「一錢多少」(1錢=3.75g),因為有些高單價的藥材像是冬蟲夏草,老闆會用錢來報價聽起來比較便宜。另外要注意的是,有些老一輩會把「台兩」和「市兩」混用,最保險的方式就是直接問清楚是37.5g還是50g,免得買回家發現跟想像的不一樣。
去傳統市場買乾貨時,可以隨身帶個小型電子秤,現在很多攤販雖然標價用兩,但其實都有電子秤可以現場換算給你看。如果老闆說「三兩100」,你可以請他實際秤給你看是不是112.5g,這樣比較不會有爭議。我發現很多年輕攤販為了方便,其實都已經改用公克計價了,但老店還是習慣用兩,所以兩種單位都要會看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