垃圾爆量!台灣人每天丟多少? | 你家垃圾分類做對了嗎? | 驚人!這些東西其實可以回收

最近走在台灣街頭,真的覺得垃圾太多讓人很困擾。不管是便利商店外的垃圾桶爆滿,還是公園裡隨處可見的飲料杯,這些景象都讓人忍不住皺眉頭。我們每天製造的垃圾量實在太驚人,光是台北市一天的垃圾量就超過2,000公噸,這還不包含資源回收的部分。更可怕的是,這些垃圾最後都去了哪裡?很多時候它們只是從我們眼前消失,但其實還在地球某個角落繼續存在著。

說到垃圾處理方式,台灣這幾年其實有不少改變,但還是有很多可以進步的空間。來看看這張表格,比較一下不同縣市的垃圾處理現況:

縣市 每日垃圾量(公噸) 資源回收率 焚化爐數量
台北市 2,100 67% 3
新北市 2,800 62% 4
台中市 1,500 58% 2
高雄市 2,300 55% 3

從表格可以看出,即使資源回收做得比較好的台北市,每天還是有大量垃圾需要處理。而且你知道嗎?很多我們以為回收的東西,其實最後還是被當成垃圾處理掉了。像是沾到食物油漬的紙容器、複合材質的包裝,這些都很難被確實回收。我上次去參觀回收廠,看到工作人員在分揀時真的超辛苦,有時候一整天都在處理根本不能回收的”假回收物”。

現在很多年輕人開始用app記錄自己的減廢生活,這讓我想到或許我們也可以開發一個台灣在地的環保app。不是像ibisPaint那種畫畫軟體,而是專門幫助大家減少垃圾的應用程式。可以記錄每天產生的垃圾量、提醒哪些東西其實可以重複使用、甚至建立在地的二手物品交換平台。畢竟要解決垃圾太多的問題,光靠政府是不夠的,每個人都要從自己的生活習慣開始改變。我最近就試著帶便當盒去買午餐,雖然一開始覺得麻煩,但一個月下來真的少用了好多塑膠容器。

說到塑膠,你知道台灣人平均一年用掉多少塑膠袋嗎?答案是超過180個!這個數字真的嚇到我了。現在去超市買東西,我都會特別注意不要拿太多袋子,能裝在一起的就盡量裝。有時候店員會自動幫我分裝,我都要趕快說不用那麼多袋子。這些小習慣的改變,累積起來其實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垃圾。不過最讓人頭痛的還是外帶飲料杯,雖然現在有自帶杯折扣,但很多人還是覺得麻煩。我發現如果把環保杯放在包包最顯眼的位置,就比較不會忘記帶了。

垃圾太多

誰在製造台灣最多的垃圾?家庭vs.企業大公開

大家每天倒垃圾的時候,有沒有想過這些垃圾到底從哪裡來?其實台灣的垃圾來源可以分成兩大類:一般家庭和工商企業。根據環保署最新統計,雖然我們常覺得家裡垃圾很多,但其實企業產生的廢棄物才是真正的大宗!

先來看個簡單的數據比較: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垃圾來源 每日產生量(公噸) 佔比 主要垃圾種類
家庭 8,500 32% 廚餘、塑膠包裝、紙類
企業(含工廠) 18,000 68% 工業廢料、包裝材料、廢棄物

從表格可以清楚看到,企業產生的垃圾量是家庭的兩倍多!特別是製造業和零售業,光是產品包裝就佔了很大一部分。像我們網購買東西時,常常收到層層包裹的紙箱和氣泡紙,這些最後都變成垃圾。

不過家庭垃圾也不能小看,特別是廚餘和一次性塑膠製品。台灣人愛喝手搖飲,光是吸管和塑膠杯每天就產生驚人的數量。還有外帶食物的塑膠盒、保麗龍碗,這些都是家庭垃圾的主要來源。

說到企業垃圾,最讓人頭痛的是建築廢棄物和電子廢料。每次經過工地,看到堆成山的廢建材,或是報廢的3C產品被隨意丟棄,真的會覺得很可惜。這些其實都可以回收再利用,但很多企業為了省事就直接當垃圾處理。

最近這幾年外送平台興起,又增加了不少一次性餐具的垃圾量。雖然環保署有在推動減量政策,但實際執行起來還是有難度。畢竟方便和環保之間,很多人還是選擇了方便啊!

什麼時候倒垃圾最划算?避開人潮的黃金時段

每次倒垃圾都要排隊排到懷疑人生嗎?其實掌握幾個時段就能輕鬆避開人潮!根據我多年跟垃圾車賽跑的經驗,發現大家最常擠在「下班後」跟「晚餐後」這兩個時段,尤其是晚上7-9點根本是垃圾車的尖峰時刻,排隊人龍長到可以繞社區一圈。

想要優雅倒垃圾,建議可以挑這些冷門時段:

推薦時段 適合族群 優點
早上6:30-7:30 早起族、晨跑人 垃圾車剛出班,清空率最高
下午1:30-2:30 居家辦公、午休上班族 避開主婦買菜回來的高峰
晚上9:30後 夜貓族 多數人已倒完,垃圾車快收班時最空

特別要注意的是週三和週日晚上通常人會比平常多,因為很多人會趁週末前大掃除。如果住在大樓有垃圾集中區就更方便了,可以直接觀察管理員什麼時候整理垃圾間,通常整理完的半小時內去丟最不用等。

另外分享個小技巧:下雨天的傍晚時段人特別少,因為大家懶得出門,這時候穿個雨衣去倒垃圾反而快狠準!記得要隨時注意里長廣播的垃圾車動態,有些路線會因為連假或活動調整時間,先查好才不會撲空喔。

垃圾太多

垃圾分類怎麼做才正確?台灣人最常犯的5個錯誤

每次倒垃圾都要跟回收阿伯玩猜謎遊戲嗎?其實台灣的垃圾分類規則很簡單,只是大家常常會不小心犯幾個常見錯誤。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這些地雷,讓你下次倒垃圾不再被阿伯碎碎念!

這些東西你真的丟對了嗎?

最常搞混的就是「可回收」和「一般垃圾」的分類。像便當盒很多人以為沖一沖就可以回收,但其實油膩膩的餐盒就算洗過也算一般垃圾。還有那個讓人頭痛的吸管,雖然是塑膠但太輕太薄,回收廠根本不要啊!

常搞錯物品 正確分類 錯誤原因
油膩餐盒 一般垃圾 殘留油脂影響回收
塑膠吸管 一般垃圾 體積太小難處理
碎玻璃 一般垃圾 可能傷到清潔人員
紙尿褲 一般垃圾 含有排泄物
燈泡 特殊回收 含有金屬和玻璃

回收前記得這樣做

回收不是丟進去就好,很多東西都要先處理過。寶特瓶要壓扁、瓶蓋要分開,鋁箔包要洗乾淨剪開攤平。最容易被忽略的是發票,很多人隨手就丟進紙類回收,但其實熱感應紙含有雙酚A,要當一般垃圾處理。

說到廚餘回收,台灣人最常把「熟廚餘」和「生廚餘」混在一起。像吃剩的便當、湯汁這些熟廚餘要瀝乾水分,果皮、菜葉這些生廚餘則要記得把橡皮筋拿掉。還有那個萬惡的茶包,很多人連標籤都不拆就直接丟,其實茶葉是廚餘,但那個標籤和線要另外處理啊!

Categories:

Related Article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