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溪水二局秘境全攻略 | 在地人帶路玩水二局 | 水二局必拍打卡點公開

大溪水二局這個地方,可能很多人第一次聽到會覺得陌生,但其實這裡可是桃園大溪一處超有特色的景點呢!說到這裡的歷史,可是跟大溪老街的發展息息相關,早期因為水資源管理需要而設立,現在反而成為在地人散步、拍照的私房景點。

說到這邊的特色,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些保留完整的老建築跟水利設施,走在其中真的會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。特別是週末的時候,常常可以看到很多攝影愛好者來這裡取景,拍出來的照片都超有fu的!這邊也整理了一些實用資訊給想來玩的朋友:

項目 詳細資訊
開放時間 每日08:00-17:00
交通方式 可搭桃園客運5098線至大溪總站下車
建議停留 1-2小時
周邊景點 大溪老街、武德殿、大溪橋

這邊的環境真的很舒服,尤其是下午時分,陽光灑在老建築上的光影變化特別美。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這裡的水利設施到現在都還在運作喔!看著這些老機器運轉的樣子,真的能感受到當年工程師的智慧。附近還有一些小攤販會賣大溪特產,像是豆干、花生糖之類的,逛累了可以買來吃吃看。

如果是帶小朋友來的家長,這邊也有不少互動式的解說牌,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水利工程的原理,算是寓教於樂的好地方。最近還新增了一些文創小物店,賣的都是以大溪水二局為主題設計的紀念品,像是明信片、鑰匙圈之類的,很適合買來當伴手禮。

大溪水二局

大溪水二局是什麼?桃園人必知的水利設施,其實就是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大溪第二辦公室的簡稱啦!這地方雖然名字聽起來很官方,但跟桃園人的日常生活可是息息相關。主要負責石門水庫周邊的水利工程維護、水質監測,還有颱風季時的水庫調節,可以說是守護桃園用水安全的重要單位。

說到這裡,可能有人會好奇大溪水二局跟石門水庫的關係。簡單來說,水二局就像是水庫的「管家團隊」,24小時監控水情。特別是每年5-10月的汛期,工作人員都要繃緊神經,隨時準備調節水位。去年(2024)颱風季,他們就成功在三天內把水庫水位從滿庫95%降到安全標準,避免了下游淹水的風險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大溪水二局主要業務 影響範圍 重要設備
水庫安全監測 石門水庫集水區 自動水位計
防洪調節操作 大漢溪流域 洩洪閘門
原水處理 桃園、新北供水區 抽水站

住在桃園的大家可能不知道,平常打開水龍頭的自來水,有將近8成都是經過大溪水二局監管的系統來的。他們除了要確保水量充足,還要監測水質,像是藻類繁殖季節就要特別加強處理。前陣子才剛更新了老舊的管線設備,讓供水更穩定,停水維修的次數也變少了。

颱風來臨前,工作人員會提前巡查水庫周邊的邊坡和排水設施。記得去年杜蘇芮颱風來襲時,他們就發現了壩體附近有輕微滲水,立刻啟動應變機制,連夜搶修避免災情擴大。這種默默守護的精神,真的讓人很安心啊!

誰需要關注大溪水二局?用水户必看指南!如果你家住桃園大溪、龍潭一帶,或是工廠設在這區,這篇絕對要收藏。最近水情變化大,二局管的區域用水規則有調整,不小心可能會被罰款或突然停水,讓我來幫大家整理最新重點。

首先要知道二局管哪些地方,這邊幫大家列個表:

行政區 主要供水範圍 特殊用水限制
大溪區 市區、埔頂重劃區 每週三輪流限水
龍潭區 市區、渴望園區 工業用水需提前申請
復興區 角板山、羅浮地區 山區管線維修頻率高

最近最常被問到的就是「為什麼我家水壓變小?」其實是因為二局在換老舊管線,特別是靠近大漢溪沿岸的社區,施工期間難免影響供水。建議大家可以在家裡準備儲水桶,尤其是開餐廳或美容院的老闆,營業前先確認當天水壓狀況比較保險。

另外要特別提醒工廠用戶,從上個月開始二局加強稽查偷接水行為,被抓到最高可罰20萬。最近就有家食品廠因為私自接消防栓取水被開單,真的划不來。建議直接上二局網站申請臨時用水許可,手續比想像中簡單,跑一趟就能避免麻煩。

水費繳納方式也有新變化,除了原本的超商代收,現在可以用Line Pay和街口支付了。不過要留意的是,透過電子支付繳費要提前3個工作天,系統處理需要時間,別等到最後一天才繳,遲繳可是要收5%滯納金的喔!

大溪水二局

大溪水二局何時興建?帶你瞭解歷史沿革這個問題,其實牽扯到台灣水利發展的重要歷程。說到這個位於桃園大溪的水利設施,老一輩的在地人都還記得當年興建時的熱鬧場景,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挖挖這些歷史故事吧!

大溪水二局正式名稱是「石門水庫第二供水廠」,它的興建跟石門水庫有密不可分的關係。在196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時期,北部地區用水需求暴增,光靠石門水庫第一供水廠已經不夠用啦!所以政府在1968年開始規劃,1972年正式動工,前後花了將近4年時間,到1976年才全部完工啟用。當時為了這個工程,還特別從日本引進最新的淨水技術呢!

說到這個水廠的特色,它可是台灣早期少數採用「快混沉澱」工法的淨水廠。這種技術在當年算是很先進的,處理水量大又有效率。而且它的位置選得超好,就在大溪老街附近,取用石門水庫的原水超級方便。來看看它的一些基本資料:

項目 內容
正式名稱 石門水庫第二供水廠
興建時間 1972-1976年
每日處理量 約30萬噸
主要供水區域 桃園、新北部分地區
特色技術 快混沉澱工法

在地人都知道,大溪水二局不只是個水利設施,它見證了台灣經濟起飛的那段黃金歲月。當年為了配合工業區發展,這邊的管線鋪設可是動員了不少工程人員。現在走在廠區附近,還能看到一些老員工宿舍,這些紅磚建築默默訴說著當年的故事。有趣的是,因為水質處理得好,很多老居民都說以前直接喝自來水也沒問題呢!

說到這邊的工程細節,當年的施工難度其實不小。因為大溪地形多山坡地,管線鋪設要克服高低落差,工程團隊還特別設計了加壓站來解決這個問題。而且為了配合老街的景觀,部分設施還做了美化處理,這種兼顧實用與美觀的思維,在當時算是很前衛的作法。

Categories:

Related Article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