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弊的意思」其實在日常生活中蠻常出現的,不過很多人可能沒特別去細想這個字到底有哪些用法。在台灣,我們講到「弊」這個字,最直接想到的就是「弊端」、「作弊」這些詞,但其實它的意思比我們想像中更豐富呢!
先來看看「弊」這個字的基本意思。根據字典解釋,「弊」主要有幾個常見的用法:第一個是指「害處、缺點」,像是「利弊得失」就是在討論事情的好處和壞處;第二個是指「欺詐的行為」,最典型的就是「作弊」;第三個是「破舊、敗壞」的意思,像是「弊衣」就是指破舊的衣服。這些用法在台灣的日常對話中其實都還蠻常出現的,只是我們可能沒特別注意到而已。
用法 | 例子 | 常見場景 |
---|---|---|
害處、缺點 | 這個政策有利有弊 | 討論事情時 |
欺詐行為 | 考試作弊被抓到 | 學校或職場 |
破舊敗壞 | 這件衣服已經很弊了 | 形容物品狀態 |
講到「弊」的用法,不能不提台灣人最熟悉的「作弊」。學生時期誰沒聽過「考試不要作弊」的叮嚀啊?這個詞在台灣校園裡簡直是經典中的經典。不過「弊」用在這個意思時,通常都是跟其他字組合在一起,像是「舞弊」、「弊案」這些詞,都是在講一些不正當的行為。特別是新聞上常聽到的「官商勾結弊案」,就是指官員和商人勾結的違法事件。
另外,「弊」用來形容東西破舊的用法,現在年輕人可能比較少用了。不過如果你跟長輩聊天,還是可能聽到他們說「這雙鞋都穿到弊了」,意思就是鞋子已經穿得很破舊。這種用法在台灣的閩南語裡也有對應的說法,像是「破弊弊」就是在形容東西很破舊的樣子。雖然現在年輕人比較少用,但在一些傳統市場或是老一輩的對話中,還是可以聽到這樣的用法喔!
最後要提的是「弊」在文言文裡的用法。如果你有讀過古文,可能會發現「弊」有時候會寫作「獘」,這其實是同一個字的不同寫法。在古文中,「弊」常常用來表示「疲憊」的意思,像是「兵弊馬乏」就是在形容軍隊很疲累的狀態。這種用法現在雖然比較少見,但在一些成語或是固定用法中還是保留了下來。
弊這個字在台灣日常對話中怎麼用?其實在台灣口語中,”弊”這個字比較少單獨使用,通常是出現在特定詞彙或成語裡。不過年輕人聊天時偶爾會用”弊”來開玩笑或表達誇張的情緒,用法跟原意有點不同,蠻有趣的。
台灣人最常用到”弊”的場合大概是在講”作弊”的時候。學生時期誰沒聽過「考試不要作弊喔!」這種老師的經典台詞。另外像是「舞弊」這個詞,雖然平常不太會講,但在新聞報導政治或商業醜聞時就常出現,像是「官員涉嫌舞弊被調查」之類的。
有趣的是,年輕人會把”弊”當成語助詞來用,帶點幽默或誇張的語氣。比如說看到朋友出糗,可能會笑他「你這樣很弊耶!」意思不是真的說他作弊,而是帶點調侃地說他很瞎、很搞笑。這種用法在網路聊天或朋友間打鬧時特別常見。
下面整理幾個台灣常見用到”弊”的詞彙和用法:
詞彙/用法 | 意思 | 使用情境 |
---|---|---|
作弊 | 考試或比賽中用不正當手段取得優勢 | 「他上次考試作弊被抓到」 |
舞弊 | 用欺騙手段謀取不正當利益 | 「公司爆發採購舞弊案」 |
很弊 | 形容事情很瞎、很搞笑(年輕人用語) | 「你忘記帶錢包?很弊耶!」 |
弊案 | 涉及不法行為的案件 | 「政府官員捲入工程弊案」 |
在台灣職場上,”弊”這個字出現的頻率其實不高,除非是在討論比較嚴肅的商業或政治議題。大部分時候台灣人還是習慣用更口語化的詞來表達類似概念,像是「做手腳」、「搞鬼」之類的。不過在正式文件或新聞報導中,還是會看到「弊案」、「舞弊」這些比較書面化的用詞。
年輕人之間用”弊”來開玩笑的時候,通常會搭配一些表情或誇張的語氣,讓對方知道是在開玩笑而不是真的指責。這種用法其實跟原意已經有點距離了,算是台灣年輕世代發展出來的一種特殊語感。像是朋友犯了一個很蠢的錯誤,與其說「你好笨」,不如說「你很弊耶!」反而比較不會傷感情又能達到調侃的效果。
為什麼我們常説『作弊』?原來弊字有這些意思。大家考試時最怕被抓到作弊,但你有沒有想過「弊」這個字其實很有意思?在台灣我們常用「作弊」來形容考試不誠實,但「弊」字本身可是有很多層含義的喔!
先來看看「弊」字的演變,這個字最早出現在《說文解字》裡,原本是指「破舊的衣服」,後來引申為「破敗、損壞」的意思。到了現代,「弊」字的意思變得更豐富了,除了我們熟悉的「作弊」,還能用在很多不同的場合。比如說「弊端」就是指制度或事物的缺點,「弊病」則是形容問題的嚴重性。
詞語 | 意思 | 例句 |
---|---|---|
作弊 | 用不正當手段獲取利益 | 考試作弊會被記過處分 |
弊端 | 制度或事物的缺點 | 這個政策實施後出現很多弊端 |
弊病 | 嚴重的問題或毛病 | 社會上的貪污弊病需要根治 |
興利除弊 | 興辦有利的事業,除去有害的事情 | 新市長上任後大力推動興利除弊政策 |
有趣的是,「弊」這個字在台灣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靈活用法。像是我們會說「這樣做會弊很大」,意思是風險很高或後果很嚴重;或是「這個方案弊多於利」,表示缺點比優點多。這些用法都顯示出台語的創意和生命力。
說到考試作弊,其實不只是學生會這樣做。在職場上,有些人也會用不正當手段獲取利益,這也算是廣義的作弊行為。台灣社會對這種行為通常都很反感,因為這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原則。不過話說回來,與其想辦法作弊,不如好好充實自己,這樣才能長久立足啊!
弊的部首是什麼?快速記憶的小技巧
每次寫「弊」這個字都卡關嗎?其實它的部首是「廾」(音同「拱」),就是下面那個像兩隻手托著的部件啦!這個部首在字典裡歸類在「廾部」,但老實說現代人用字典APP比較多,直接打「弊」查更快。不過知道部首對學寫字還是很有幫助的,尤其考試時突然忘記筆畫,靠部首推敲說不定能救你一命~
廾部常見字整理:
字例 | 解釋 | 記憶口訣 |
---|---|---|
弊 | 害處、欺詐 | 「作弊」要兩手遮遮掩掩 |
弈 | 下棋 | 對弈時兩手輪流落子 |
弄 | 把玩 | 兩手玩玩具 |
記不起來的時候,想想「廾」像不像兩隻手在做小動作?像是「作弊」要偷偷摸摸用手遮答案、「弄」東西要用手操作。下次寫到「弊」字時,先畫出下面那雙「廾」的手,再補上頭的「敝」,保證再也不會寫錯啦!
順帶一提,台灣小學老師最愛用的口訣是:「作弊被抓包,兩手舉高高」,把「廾」聯想成投降的動作,連調皮的學生都能瞬間記住。不過這招對香港學生可能不太適用,畢竟粵語「弊」字發音(bai6)和台灣的「ㄅㄧˋ」差有點多,但部首概念是共通的喔!
如果想確認自己有沒有記錯,翻開《康熙字典》或現代辭典的「廾部」就會看到「弊」乖乖躺在裡面。現在手機查字雖然方便,但知道這些傳統部首的邏輯,遇到沒看過的字也能猜個大概,像「弈」、「弁」這些同部首的字,是不是突然覺得親切起來了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