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錄
梅妻鶴子意思:隱逸詩人的清高情態
「梅妻鶴子意思」源自北宋隱逸詩人林逋(和靖先生)的生活寫照,意指以梅為妻、以鶴為子,象徵遠離塵囂的隱居生活與恬淡自適的精神境界。林逋結廬杭州孤山,終身不仕不娶,僅以植梅養鶴為伴,其詠梅名句「疏影橫斜水清淺,暗香浮動月黃昏」更成為千古絕唱。
林逋的隱逸美學
林逋將自然物象人格化,賦予梅鶴獨特的生命意義:
意象 | 象徵意義 | 林逋詩作表現 |
---|---|---|
梅 | 高潔、孤傲 | 《山園小梅》詠物寄懷 |
鶴 | 超脱、自由 | 養鶴為伴,鶴鳴應答 |
孤山 | 與世隔絕之境 | 二十年不入城市 |
文化影響
曹雪芹在《紅樓夢》中借林黛玉(林逋本家)延續「鶴子」意象,反映文人對隱逸精神的嚮往。後世更將「梅妻鶴子」發展為傳統繪畫題材,如明代沈周的《孤山鶴夢圖》便以此為主題。
林逋的選擇體現北宋文人「非仕即隱」的極端價值觀,但其「梅鶴相伴」的生活方式,卻為中國士大夫提供了一種折衷的精神出路——既非完全避世,亦不隨波逐流。這種以自然為侶的生存哲學,至今仍影響著現代人對理想生活的想像。
何人被稱為「梅妻鶴子」?探究歷史人物林逋的傳奇人生
「梅妻鶴子」是北宋隱士林逋(967-1028)的雅稱,他以梅為妻、以鶴為子,終生不仕不娶,隱居杭州孤山,留下「疏影橫斜水清淺,暗香浮動月黃昏」的詠梅絕唱。這位傳奇人物的生活哲學與文學成就,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。
林逋的生平與隱逸生活
項目 | 內容 |
---|---|
字號 | 字君復,諡號「和靖先生」 |
居住地 | 杭州孤山 |
代表作 | 《山園小梅》《長相思·吳山青》 |
特殊癖好 | 種梅養鶴,拒絕出仕 |
後世影響 | 成為中國隱逸文化的象徵,孤山墓葬至今為西湖名勝 |
隱居生活的細節
- 梅樹三百株:林逋在孤山遍植梅樹,以賣梅子為生,每株梅樹的收入包成錢包,一年只用一包。
- 白鶴「鳴皋」:他飼養的白鶴會飛入城中報信,待客時充當「門童」。
- 詩作特點:擅寫隱逸之趣,詩風清冷孤高,與其生活方式高度統一。
歷史評價
宋仁宗曾賜諡「和靖先生」,後世文人如蘇軾、陸遊均對其推崇備至。元代畫家王冕更以《墨梅圖》致敬其風骨。
何時開始有「梅妻鶴子」的典故?追溯北宋隱士林逋的故事
「梅妻鶴子」是中國文化中象徵隱逸生活的經典典故,其起源可追溯至北宋著名隱士林逋(967-1028)。林逋隱居杭州孤山,終身不仕不娶,以種梅養鶴為伴,故後人以「梅妻鶴子」形容其超脱世俗的生活態度。
林逋的生平與隱逸選擇
林逋字君復,諡號「和靖先生」,自幼聰穎卻淡泊名利。他選擇隱居孤山,潛心詩畫,並以梅鶴為精神寄託。相傳他養鶴一隻,每逢客至,童子放鶴為信;而所植梅樹,則成為其詩作的重要意象。
「梅妻鶴子」的文化意涵
此典故不僅展現林逋的個人志趣,更反映宋代文人對自然與自由的嚮往。後世文人常藉此表達對隱逸生活的推崇。
關鍵元素 | 象徵意義 |
---|---|
梅(妻) | 高潔、孤傲 |
鶴(子) | 長壽、超凡脱俗 |
孤山隱居 | 遠離塵囂、回歸自然 |
典故的流傳與影響
林逋的詩作《山園小梅》中「疏影橫斜水清淺,暗香浮動月黃昏」一句,被視為詠梅絕唱,進一步深化「梅妻鶴子」的意象。此典故亦常見於後世繪畫、戲曲等藝術創作中。
何事讓林逋選擇以梅為妻、以鶴為子?揭開隱居背後的動機
何事讓林逋選擇以梅為妻、以鶴為子?揭開隱居背後的動機,這問題需從北宋隱士林逋的生平談起。他終身不仕,隱居杭州孤山,以種梅養鶴聞名,後人稱「梅妻鶴子」。這種獨特的生活方式,反映了他對世俗價值的疏離與對自然純粹的追求。
林逋隱居的關鍵因素
因素 | 具體表現 |
---|---|
政治環境 | 厭惡官場腐敗,拒絕科舉入仕 |
性格特質 | 清高孤傲,崇尚自由 |
審美取向 | 以梅喻品格,以鶴象徵超脱 |
林逋的詩作《山園小梅》中「疏影橫斜水清淺,暗香浮動月黃昏」,道出他對梅的痴迷。梅的凌寒獨開,契合他堅貞不阿的性情;鶴的翩然出塵,則是他精神世界的投射。
隱居生活的實踐
- 梅為伴侶:親手種植三百餘株梅樹,靠賣梅子維生。
- 鶴為知音:飼養白鶴,訓練其通人性,稱其為「鳴皋」。
這種選擇並非逃避,而是以自然為鏡,重新定義人與世界的關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