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梯高度原來這麼重要!裝修前一定要知道的尺寸眉角
最近幫朋友看新家裝潢,才發現「樓梯高度」這個小細節原來大有學問!台灣常見的公寓大樓跟透天厝,樓梯設計其實都有標準規範,不是隨便做做就好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樓梯尺寸知識,下次裝修或買房時就不會踩雷啦~
一般住宅最常見的樓梯踏面深度建議在28-30公分左右,這樣腳踩起來才不會有懸空感。至於階高(就是每階樓梯的高度)最好控制在16-18公分,老人家或小孩走起來比較不吃力。我表姊家之前裝潢沒注意,做了20公分的階高,結果她婆婆每次上下樓都要扶著牆壁慢慢走,後來只好花錢重做。
樓梯類型 | 建議踏面深度 | 建議階高 | 適用場合 |
---|---|---|---|
住宅用樓梯 | 28-30cm | 16-18cm | 公寓、透天厝 |
商業空間樓梯 | 30-32cm | 14-16cm | 百貨公司、辦公室 |
公共建築樓梯 | 32-35cm | 12-15cm | 車站、圖書館 |
記得前陣子去參觀某個建案,他們的樓梯就做得很人性化。不僅階高控制在17公分,還在踏面邊緣加了防滑條,下雨天也不怕滑倒。銷售小姐說這是他們特別請日本設計師規劃的,果然魔鬼都藏在細節裡啊!不過這種客製化設計通常要加價,預算有限的話還是要以安全為優先考量。
如果是家裡有長輩或幼兒,建議可以在樓梯中間加裝扶手。我阿嬤家就是兩側都裝了不鏽鋼扶手,高度約85公分,她現在上下樓都自己來不用人扶。另外提醒大家,樓梯轉角平台最好留足80公分見方的空間,搬家具或輪椅轉向才不會卡住。上次我鄰居買了新沙發,就是因為樓梯平台太小,最後只好請吊車從陽台吊進去,多花了好幾千塊呢!
最近有朋友在裝修房子時問我:「樓梯高度多少才符合台灣建築法規?」這個問題其實蠻重要的,畢竟樓梯設計不只關係到美觀,更影響日常使用的安全性。台灣的建築法規對於樓梯尺寸有明確規定,主要是為了確保行走時的舒適度和防止意外發生。
根據《建築技術規則》第32條規定,樓梯的級高(就是每階的高度)不能超過18公分,級深(踏面深度)則不能小於24公分。這個尺寸是經過專家反覆測試後訂定的,太高的話爬起來會很吃力,老人家或小孩容易跌倒;太淺的話腳掌會踩不穩,走起來也很彆扭。我自己的經驗是,如果家裡有長輩或小朋友,建議級高做到16-17公分會更安全舒適。
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表格,讓你們一目瞭然:
項目 | 法規規定 | 建議值 |
---|---|---|
級高 | ≦18cm | 16-17cm |
級深 | ≧24cm | 26-28cm |
樓梯寬度 | ≧75cm(住宅) | 90-120cm |
另外要注意的是,同一層樓的所有梯級高度必須一致,不能有的高有的低,這樣很容易讓人踩空。之前我鄰居就是為了省錢,找不專業的師傅施工,結果樓梯做的不平整,他媽媽下樓時差點摔跤,後來花更多錢重做。還有啊,樓梯的扶手高度也有規定,要在75-85公分之間,這個高度剛好讓大人可以自然扶握,小朋友也搆得到。
你有沒有發現,為什麼家裡的樓梯高度會影響行走舒適度?其實這跟人體工學和日常習慣息息相關。樓梯太高或太低都會讓我們上下樓時覺得卡卡的,甚至容易絆倒。台灣一般住宅的樓梯高度設計在16-18公分最剛好,這個範圍是經過長時間驗證,最符合大多數人步伐的舒適高度。
當樓梯踏面(就是我們踩的那個平面)和立板(垂直的那塊)比例不對時,走起來就會很彆扭。我整理了一個常見問題對照表給大家參考:
問題類型 | 可能原因 | 身體感受 |
---|---|---|
上樓很吃力 | 立板太高(超過20cm) | 膝蓋要抬很高,大腿肌肉痠痛 |
下樓會踩空 | 踏面太淺(少於25cm) | 腳掌無法完全踩穩,容易滑倒 |
步伐不順 | 每階高度不一致 | 需要刻意調整腳步節奏 |
老房子特別容易遇到這些狀況,像早期公寓為了節省空間,常把樓梯做得又陡又窄。我朋友家就是這樣,每次去他家爬樓梯都像在登山,尤其拿著重物或穿拖鞋時更危險。現在新建案雖然比較注重這塊,但自己裝修時還是要盯緊,最好實際走看看感覺。
另外家中有長輩或小孩的話更要留意,他們對樓梯高度更敏感。我阿嬤就常抱怨娘家樓梯太高,後來在踏面加裝防滑條和夜間小燈,走起來才安心許多。這些小細節真的會大大影響日常生活品質啊!
最近家裡要裝修樓梯扶手,才發現原來測量樓梯高度是個技術活!今天就跟大家分享「如何測量樓梯高度最準確?簡單三步驟教學」,用最接地氣的方式讓你一次就上手,不用再擔心量錯尺寸白做工啦~
首先準備工具超簡單,只要一支捲尺和鉛筆就搞定。建議選擇5公尺以上的金屬捲尺,比較不容易彎曲變形。記得要從樓梯的「踏面」垂直量到「上一階的踏面」,這個距離才是真正的階高喔!很多新手會誤量成斜邊長度,這樣做出來的扶手高度會整個跑掉。
測量重點 | 正確做法 | 常見錯誤 |
---|---|---|
測量位置 | 踏面垂直至上一階踏面 | 量成斜邊長度 |
工具選擇 | 金屬捲尺+鉛筆標記 | 用軟尺或目測 |
記錄方式 | 每階獨立測量取平均值 | 只量一階當全部 |
實際操作時建議從最底階開始,每階都要單獨測量並記錄。因為老房子的樓梯常會有微妙的誤差,如果只量一階就當作標準,最後可能會發現扶手裝上去歪歪的。量的時候要把捲尺拉直,讓它完全垂直地面,可以請家人幫忙確認是否量得準確。
最後記得要量三次取平均值!這個步驟超重要但很多人會偷懶。因為我們手部施力不同,每次測量可能會有0.5-1公分的誤差。特別是磁磚樓梯更要注意,磁磚接縫處可能會影響測量結果。把三次測量的數字加起來除以三,這樣得到的數據會最接近實際狀況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