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氣忽冷忽熱,身邊好多朋友都在哀嚎「怎麼又感冒了」。其實經常生病、身體不適恐「這原因」造成,醫師提醒可能是體內慢性發炎在作怪!現代人外食多、壓力大,不知不覺就讓身體處在發炎狀態,這時候多攝取抗氧化食材就很重要啦,能幫助降低發炎狀況,讓身體恢復平衡。
說到抗氧化食材,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藍莓,但其實台灣在地就有好多寶藏食物。像我們早餐常吃的地瓜,紫色的那種花青素含量超高;還有菜市場隨處可見的菠菜、空心菜,這些深綠色蔬菜都是抗發炎的好幫手。重點是要「吃對顏色」,不同顏色的蔬果含有不同種類的抗氧化物質,搭配著吃效果更好。
這裡幫大家整理幾種台灣常見的高抗氧化食材,下次去市場就知道要買什麼啦:
食材類型 | 推薦品項 | 關鍵營養素 |
---|---|---|
水果類 | 芭樂、奇異果、木瓜 | 維生素C、多酚類 |
蔬菜類 | 地瓜葉、紅鳳菜、青花菜 | 葉綠素、硫化物 |
堅果類 | 核桃、杏仁 | Omega-3、維生素E |
辛香料 | 薑黃、大蒜、洋蔥 | 薑黃素、蒜素 |
除了吃對食物,烹調方式也很重要。像很多人愛吃的炸物、燒烤,雖然香噴噴但高溫烹調會產生大量自由基,反而加重身體負擔。建議多用清蒸、水煮或涼拌的方式處理食材,保留更多營養成分。最近天氣轉涼,煮鍋蔬菜湯或燉個薑黃雞湯都是不錯的選擇,暖胃又養生。
上班族常抱怨沒時間準備健康餐點,其實超商也有不少好選擇。像是即食的毛豆、小包裝的綜合堅果,或是現切的水果盒,都是隨手可得的抗氧化小點心。記得挑選原味、無添加的產品,避免攝取過多鹽糖。下午茶與其喝含糖飲料,不如泡杯綠茶或紅茶,裡頭的茶多酚也是抗發炎的好東西。
最近天氣轉涼,身邊又開始有人「酷酷嫂」了嗎?為什麼你總是容易感冒?醫生説可能是這個原因。其實除了季節變化,很多我們日常忽略的小習慣,才是讓免疫力偷偷下降的元兇喔!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連醫生都點頭認同的感冒地雷,快看看你中了幾個?
先說最容易被忽略的「睡眠問題」,現在人熬夜追劇、滑手機根本是常態。但你知道嗎?連續一週每天睡不到6小時,免疫力會直接掉3成!就像手機沒充飽電容易當機一樣,身體沒休息夠當然容易生病。特別是晚上11點到凌晨3點這段黃金修復期,錯過就虧大了啦~
再來是很多上班族的痛點「壓力山大」,這邊整理一個簡單對照表:
壓力症狀 | 對免疫力影響 |
---|---|
長期焦慮 | 下降40% |
經常加班 | 下降25% |
人際關係緊張 | 下降30% |
最後要提醒「飲食不均衡」這個隱形殺手。那些天天一杯手搖飲當水喝、三餐老是在外的朋友要注意啦!維他命C和鋅攝取不足,黏膜防線就會變薄弱。像我最常看到病人說:「我明明有吃水果啊~」結果一問都是兩三天才吃一小片芭樂,這樣當然不夠嘛!建議可以隨身帶些堅果或小番茄當零食,比吃維他命錠更天然有效。
說到這個就想到前陣子有個案例,30歲的工程師每天喝3杯咖啡提神,蔬菜攝取量不到半碗,結果一個月感冒三次。後來調整飲食加上補充益生菌,現在整個人都精神多了。所以啊,有時候真的不是天氣的問題,是我們自己把身體搞得太累啦~
最近是不是常常覺得這裡痛那裡痛、容易累,或是皮膚狀況變差?身體常不舒服?原來是慢性發炎在作怪!這種看不見的發炎反應就像身體裡的小火苗,慢慢燒著卻不自知,長期下來可是會影響健康的。
慢性發炎跟急性發炎不一樣,它不會讓你發燒或紅腫熱痛,而是默默影響身體。像是經常外食吃太多油炸物、熬夜追劇不睡覺、壓力大到爆炸,這些都是讓身體發炎的日常習慣。最可怕的是,久了可能連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都會找上門!
想知道自己有沒有慢性發炎?可以觀察這些小細節:
常見症狀 | 可能原因 | 改善建議 |
---|---|---|
容易疲倦 | 睡眠品質差 | 晚上11點前上床 |
皮膚敏感 | 腸道菌相失衡 | 多吃優格、泡菜等發酵食品 |
關節隱隱作痛 | 體內自由基過多 | 補充維生素C、E |
經常喉嚨卡卡 | 免疫系統過度反應 | 減少精製糖和加工食品攝取 |
其實要對抗慢性發炎不難,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就有效。像是把早餐的奶茶換成無糖豆漿,下班後散步15分鐘代替滑手機,這些小改變都能讓身體的發炎指數慢慢下降。台灣人最愛的手搖飲和鹹酥雞雖然美味,但真的要控制頻率,畢竟身體不是鐵打的啊!
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,長期壓力也是慢性發炎的幫兇。現在工作這麼忙,很多人都是靠咖啡硬撐,但這樣反而會讓身體更累。試試看用深呼吸代替第三杯咖啡,或是午休時到公司附近走走,讓緊繃的情緒放鬆下來,發炎狀況也會改善喔。
抗氧化食物有哪些?營養師推薦這10種最有效,這些天然食材不僅能幫助對抗自由基,還能讓身體更健康。現代人生活壓力大、外食多,容易攝取過多加工食品,這時候多吃些抗氧化食物就特別重要啦!今天就來分享營養師私藏的10種超級食物,讓你從日常飲食中輕鬆補充抗氧化成分。
首先一定要提的就是莓果類,像藍莓、草莓這些小顆卻營養滿分的食物,含有豐富的花青素,是抗氧化的高手。我自己每天早餐都會加一把冷凍藍莓到優格裡,方便又好吃。另外番茄也是CP值很高的選擇,特別是煮熟的番茄,裡面的茄紅素更容易被人體吸收,做成番茄炒蛋或羅宋湯都很適合。
堅果類也是不能錯過的好東西,尤其是核桃和杏仁,含有維生素E和omega-3脂肪酸。不過要提醒大家,堅果熱量比較高,每天吃一小把就夠了。綠茶也是台灣人很熟悉的抗氧化飲品,兒茶素的含量特別高,建議可以取代含糖飲料,養成喝無糖綠茶的習慣。
食物種類 | 主要抗氧化成分 | 建議食用方式 |
---|---|---|
藍莓 | 花青素 | 直接吃或加優格 |
番茄 | 茄紅素 | 煮熟食用更佳 |
核桃 | 維生素E | 每天一小把 |
綠茶 | 兒茶素 | 無糖熱泡 |
黑巧克力 | 黃酮類 | 選擇70%以上可可 |
菠菜 | 葉黃素 | 快炒或涼拌 |
紅石榴 | 鞣花酸 | 直接吃或打汁 |
地瓜 | β-胡蘿蔔素 | 蒸煮或烤 |
鮭魚 | 蝦青素 | 煎烤或生食 |
大蒜 | 大蒜素 | 切碎靜置後食用 |
黑巧克力也是我的最愛,選擇可可含量70%以上的,既能滿足吃甜食的慾望又能攝取抗氧化劑。蔬菜類的話,菠菜絕對是首選,不管是清炒還是做成沙拉都很棒。紅石榴最近在台灣也很流行,直接吃或是打成果汁都很方便,記得連籽一起吃才能攝取到完整的營養喔!
地瓜是台灣隨處可見的平民美食,特別是橘肉地瓜含有豐富的β-胡蘿蔔素,用電鍋蒸一下就很好吃。海鮮類則推薦鮭魚,除了有優質蛋白質,還含有特殊的蝦青素。最後要提的是大蒜,雖然味道比較重,但切碎後靜置10分鐘再烹調,能讓大蒜素的功效發揮到最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