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有沒有覺得耳朵癢癢的?那種從耳朵深處傳來的搔癢感,真的會讓人忍不住想一直掏。其實耳朵癢的徵兆可能隱藏著一些健康訊息,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小毛病。
說到耳朵癢,很多人第一個反應就是「該不會是耳屎太多吧?」但其實原因可能沒這麼簡單。根據耳鼻喉科醫師的臨床觀察,最常見的狀況是外耳道輕微發炎,特別是最近天氣悶熱潮濕,很多人游泳或洗澡後沒把耳朵擦乾,就容易讓細菌或黴菌在耳道裡作怪。這種癢感通常會伴隨一點灼熱感,而且越掏會越不舒服。
另外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原因是過敏反應。有些人對洗髮精、染髮劑甚至是耳機的材質過敏,接觸後就會讓耳朵又紅又癢。這種情況通常會兩邊耳朵同時發作,而且可能連耳廓周圍的皮膚也會癢。最近疫情期間很多人長時間戴耳機,也讓「接觸性皮膚炎」的案例增加不少。
以下是幾種常見耳朵癢的原因和特徵:
可能原因 | 主要症狀 | 好發族群 |
---|---|---|
外耳道輕微感染 | 單側耳朵癢、有灼熱感 | 常游泳或耳朵進水的人 |
過敏性皮膚炎 | 雙耳發癢、皮膚發紅 | 對特定物質過敏者 |
乾燥性耳道炎 | 脫屑、乾癢感 | 中老年人或常清潔耳朵者 |
黴菌感染 | 奇癢無比、有異味分泌物 | 免疫力較差或糖尿病患者 |
神經性搔癢 | 突然一陣癢、找不到具體原因 | 壓力大、作息不正常者 |
有些長輩會說「耳朵癢是有人在說你壞話」,這當然是玩笑話啦!但如果是持續性的耳朵癢,特別是伴隨聽力變化、耳朵悶脹感或是流出分泌物,就真的要趕快去看醫生。之前有個案例是阿姨覺得耳朵癢了兩個月都不理它,後來檢查才發現是外耳道長了黴菌,治療起來反而更麻煩。
平常要怎麼預防耳朵癢呢?首先就是不要過度清潔,很多人習慣用棉花棒掏耳朵,其實這樣反而會把耳垢往內推,甚至刮傷耳道。醫師建議只要用毛巾輕輕擦拭外耳就好,如果真的覺得很癢,可以滴一兩滴嬰兒油或橄欖油潤滑,通常就能緩解不適感。
為什麼耳朵會突然發癢?5個常見原因一次看懂
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?明明沒碰到耳朵,卻突然覺得耳朵裡面癢到不行,讓人忍不住想挖一挖。這種突如其來的搔癢感其實很常見,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可能的原因,讓你下次耳朵癢的時候不再一頭霧水。
首先最常見的就是耳垢堆積啦!我們的耳朵本來就會自然分泌耳垢來保護耳道,但有些人天生耳垢分泌比較旺盛,或是習慣用棉花棒清耳朵反而把耳垢往內推,當耳垢積太多就會刺激耳道皮膚造成搔癢感。另外天氣變化大的時候,像是最近這種忽冷忽熱的天氣,耳道皮膚容易乾燥脫皮,也會讓人覺得耳朵癢癢的。
再來就是過敏反應了,有些人對塵蟎、花粉或是洗髮精成分過敏,接觸到這些過敏原時耳朵就會發癢。還有就是皮膚問題,像是濕疹或脂漏性皮膚炎也可能發生在耳道內,這種情況通常會伴隨脫屑或紅腫。最後一個比較少人知道的原因是神經反射,有時候喉嚨癢或下巴肌肉緊張也會連帶引起耳朵癢的感覺。
常見原因 | 可能症狀 | 好發情況 |
---|---|---|
耳垢堆積 | 悶塞感、聽力稍微下降 | 耳垢分泌旺盛者、常用棉花棒挖耳朵 |
天氣乾燥 | 輕微脫皮、緊繃感 | 換季時節、冷氣房待太久 |
過敏反應 | 伴隨打噴嚏、流鼻水 | 接觸過敏原後發作 |
皮膚問題 | 紅腫、脫屑、反覆發作 | 有濕疹或皮膚炎病史 |
神經反射 | 沒有明顯皮膚變化 | 壓力大、肌肉緊張時 |
如果只是偶爾輕微的搔癢,通常不用太擔心,但要是癢得很厲害或持續好幾天,甚至出現分泌物或疼痛,就建議要去看耳鼻喉科醫生檢查一下喔!平常也要注意不要太常挖耳朵,保持耳道乾爽但不過度清潔,才能減少耳朵突然發癢的機會。
耳朵癢怎麼辦?3個居家止癢小妙招學起來
最近天氣悶熱潮濕,耳朵突然癢起來真的超煩人!又不能隨便亂挖,怕傷到耳膜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台灣人常用的居家止癢方法,不用跑診所也能輕鬆解決耳朵癢的問題。
首先最重要的是不要用棉花棒亂挖!很多人習慣用棉花棒止癢,但其實這樣反而會把耳垢推得更深,甚至可能刮傷耳道。我阿嬤都說「耳朵癢是福氣」,但這種福氣還是少來為妙啦~(笑)
實用止癢方法對照表
方法 | 適用情況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
溫鹽水沖洗 | 輕微發癢、耳垢堆積 | 水溫要接近體溫,不要太燙 |
橄欖油滴耳 | 乾燥型耳癢 | 每次1-2滴就夠,不要過量 |
吹風機暖風 | 潮濕引起的搔癢 | 保持30公分距離,溫度調最低 |
第一個妙招是用溫鹽水。準備一杯溫水(跟洗澡水差不多溫度就好),加入一小撮鹽巴溶解後,用滴管或乾淨的湯匙輕輕把水倒進耳朵,頭歪一邊讓水流出來。這個方法特別適合因為耳垢堆積造成的癢,我媽說她從小就這樣用,超級有效!
如果是因為耳朵太乾燥而癢,可以試試橄欖油。記得要用食用級的喔!滴1-2滴在手指上溫熱後,輕輕塗在耳道口周圍。我阿公以前務農,常常耳朵進沙子發癢,阿嬤就會用這個方法幫他止癢。
最近梅雨季節濕氣重,很多人耳朵會悶悶癢癢的。這時候可以用吹風機開最低溫,距離耳朵30公分左右輕輕吹個10秒。不過要特別注意溫度不能太高,而且有中耳炎的人不適合這個方法喔!上週我表弟就是這樣用,結果太靠近差點燙到,嚇死我了~
最近有冇發現「洗澡後耳朵特別癢?可能是這個習慣惹的禍」?好多人都會忽略嘅小細節,其實就係我哋每日沖涼時嘅習慣造成嘅。台灣天氣濕熱,沖涼本來係件舒服嘅事,但點解偏偏沖完涼耳朵會痕到想抓破皮?原來問題就出喺我哋點樣清潔耳朵!
首先,好多人都習慣用棉花棒挖耳朵,特別係沖涼後覺得耳朵入面有水嘅時候。但其實棉花棒反而會將耳垢推得更入,甚至刺激耳道皮膚。耳鼻喉科醫師就提醒,耳朵本身有自我清潔功能,過度清潔反而會破壞保護層。以下係常見錯誤清潔方式同正確做法對比:
錯誤方式 | 正確做法 |
---|---|
用棉花棒深入耳道 | 只用毛巾擦拭外耳 |
每天挖耳朵 | 1-2週清潔一次即可 |
用力掏耳垢 | 讓耳垢自然排出 |
用尖銳物品清理 | 就醫請專業人員處理 |
另外,沖涼時水溫太熱都係一個問題。過熱嘅水會帶走皮膚表面嘅油脂,令耳道皮膚變得乾燥敏感。特別係台灣夏天成日開冷氣,室內外溫差大,皮膚更容易出現問題。建議沖涼水溫保持喺38-40度左右,同體溫接近就最舒服。
仲有啲人會喺沖涼時用洗頭水直接沖洗耳朵,其實洗頭水嘅化學成分可能會刺激耳道。最好嘅做法係沖涼時用手輕輕按住耳朵,避免太多水同清潔劑流入耳道。如果真係覺得耳朵入面有水,可以側頭輕輕跳幾下,或者用吹風機開最低溫遠遠吹乾。記住,耳朵嘅皮膚好脆弱,太過粗暴對待真係會痕到訓唔著覺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