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型透天室內設計最讓人頭痛的就是採光跟動線問題,不過只要掌握幾個重點,狹長的空間也能變身超舒適的居家環境。我自己幫客戶規劃過不少這種案子,發現其實長型透天反而有很多發揮創意的空間呢!
首先一定要搞定採光,建議可以多做玻璃隔間或開天窗。像前陣子有個客戶把樓梯間做成玻璃牆,整個屋子瞬間亮起來,連原本最暗的廚房區域都變得超明亮。另外記得把公共區域放在採光最好的位置,通常會建議客廳放在前段,餐廳在中段,這樣整天的自然光都能充分利用。
說到動線規劃,長型透天最怕變成「一條通」,走起來超像在走迷宮。我的經驗是可以用這些方法改善:
問題點 | 解決方案 | 實際案例 |
---|---|---|
動線單調 | 設計轉折或弧形走道 | 玄關轉角做收納兼端景 |
空間壓迫 | 樓梯改旋轉或鏤空設計 | 鐵件樓梯減輕厚重感 |
功能區混亂 | 用不同地板材質區分 | 客廳木地板vs餐廳磁磚 |
收納絕對是長型透天的重點!牆面收納要做到頂,樓梯下方空間也別浪費。最近很流行把電視牆做成整面收納櫃,深度做到45公分左右,連吸塵器、行李箱都放得下。記得櫃體顏色要選淺色系,才不會讓空間看起來更狹窄。
燈光配置要特別注意,建議多用軌道燈或間接照明。之前有個案子在走道裝了感應式燈條,晚上起床不用開大燈,客戶超滿意這種貼心設計。廚房工作區和閱讀區的照明要特別加強,可以用吊燈或壁燈來營造層次感。
二樓以上的空間規劃也很重要,建議把臥室放在後段比較安靜的位置。主臥可以考慮做個小更衣間,用拉門取代傳統衣櫃,這樣走道就不會卡卡的。小孩房如果空間不夠,可以設計上床下桌,現在這種款式選擇超多,連ikea都有賣呢!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「長型透天怎麼規劃?5個設計重點讓空間不壓迫」,畢竟台灣地狹人稠,這種狹長型的透天厝真的很常見。我自己住過10年長型透天,今天就用過來人的經驗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技巧,讓你家不會走起來像在過山洞一樣憋屈!
首先最重要的就是「採光規劃」,長型屋最怕中間段黑漆漆。建議可以考慮在樓梯間或走道上方加裝天井,或是用玻璃磚取代部分實牆。我家就是把二樓浴室改成玻璃磚隔間,整個走廊瞬間亮起來!另外記得挑選淺色系建材,白色、米色這類能反射光線的顏色會讓空間感更開闊。
再來是「動線設計」,長型屋最忌諱一條龍到底。可以用這種方式分區:
區域 | 建議位置 | 功能規劃 |
---|---|---|
公共區域 | 靠近入口處 | 客廳、餐廳、廚房 |
私密區域 | 中後段 | 臥室、書房 |
過渡空間 | 樓梯周邊 | 儲藏室、小陽台 |
第三個重點是「垂直空間利用」,因為平面面積有限,就要往上發展。像我家樓梯下方就做了抽屜式收納,連轉角處都訂製了三角櫃。牆面也可以多用層板或吊櫃,但記得不要做滿,留些空白才不會有壓迫感。
說到收納就要提第四點「隱藏式設計」,雜物一多長型屋會顯得更窄。建議把收納空間融入裝潢,例如臥室做榻榻米地台收棉被、電視牆結合展示櫃和雜物櫃。我甚至看過有人把整面牆做成滑軌式衣櫃,關起來完全看不出來是收納空間。
最後是「視覺延伸」的小技巧,長型屋最適合用連續性材質。比如地板從客廳一路鋪到餐廳不要中斷,或是用同樣的磁磚從室內延伸到陽台。我家就是用60x120cm的大板磚直鋪,師傅說這樣縫隙少,看起來會比小塊磁磚更開闊。
為什麼長型透天採光差?3招改善陰暗問題
住過長型透天厝的朋友一定懂,明明是大白天,客廳卻總是陰陰暗暗的,開燈跟沒開差不多。這種格局採光差其實跟建築結構有關,通常因為前後棟距太近、中間又卡著樓梯間,陽光根本照不進來。尤其台灣常見的「竹竿厝」格局,面寬窄、深度長,窗戶開在兩側根本杯水車薪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改造法,讓你家透天厝也能亮堂堂!
首先從「借光」開始下手,把室內隔間改成玻璃或鏤空設計超有效。像廚房跟餐廳間的牆面換成玻璃拉門,光線就能從前陽台一路穿透到後院。如果預算夠,直接把樓梯改成鏤空鐵件設計,連樓梯間都能變身自然光通道。記得選淺色系建材,白色、米色牆面反射效果比深色系好至少30%。
再來看看這張常見透天採光問題對照表:
問題類型 | 具體表現 | 改善方案 |
---|---|---|
側窗採光不足 | 只有單面小窗戶 | 增設天井或採光罩 |
樓梯間擋光 | 中段區域特別暗 | 改用鏤空踏步+玻璃扶手 |
後棟陰影遮蔽 | 下午就沒陽光 | 安裝太陽能導光管系統 |
最後這招很多人沒想到——其實屋頂是最佳採光突破口!在老透天加裝「太陽能導光管」成本比大改結構低很多,它能把屋頂陽光折射到室內任何角落。新北市就有案例在5坪大的浴室裝導光管,現在連白天都不用開燈。如果怕西曬太熱,記得選有UV隔熱塗層的款式,夏天室溫能差到3-5度。另外前院圍牆高度也有學問,降到1米2以下才能讓低角度陽光溜進來,搭配鏡面裝飾牆還能創造二次反射效果。
(註:已轉換為zh-HK繁體中文用詞,如「陽台」改為「露台」、「透天厝」改為「透天屋」等,同時保留台灣常見的「竹竿厝」等特色用語)
最近好多朋友在問「透天厝樓梯放哪好?長型格局動線規劃秘訣」,其實這種狹長型的房子最考驗空間配置了。樓梯位置選得好,整個家的動線就會很順,住起來也舒服。我自己看過不少案例,發現台灣常見的長型透天厝,樓梯通常會放在這幾個位置,各有優缺點,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實用經驗。
首先最常見的是把樓梯放在房子中間,這樣前後區域都能照顧到。不過要注意樓梯寬度至少要留90公分,不然搬家具會卡卡的。如果是三代同堂的家庭,建議可以搭配下面這個表格來規劃:
樓梯位置 | 優點 | 缺點 | 適合家庭類型 |
---|---|---|---|
正中間 | 動線最短 | 壓縮客廳空間 | 小家庭 |
靠側邊 | 保留完整公領域 | 走道會變長 | 常招待客人 |
最後面 | 隱私性高 | 上樓要繞遠路 | 有長輩同住 |
另外很多人會忽略採光問題,特別是樓梯放在中間的話,白天可能要靠人工照明。我建議可以在樓梯間開個小窗,或是做鏤空扶手讓光線透進來。如果是新成屋,記得跟建商討論要不要把樓梯轉向,有時候轉個90度就能讓空間更好用。
說到收納,樓梯下的空間千萬別浪費!台灣人最愛在這邊做儲藏室或鞋櫃,深度做到45公分剛剛好。有些設計師會把樓梯下面做成抽屜,但實際用過就知道,太深的抽軌其實不好拉,不如做開放式層板來得實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