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錄

高齡學習的新篇章:第三人生大學試辦計畫
隨著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,高齡學習的重要性日益凸顯。教育部於今年宣佈,將於114學年度啟動「第三人生大學試辦計畫」,為55歲以上的壯世代提供多元的學習機會。此計畫旨在通過結構化且彈性的學習模式,幫助壯世代學員順利完成學習旅程,並進一步活化運用中高齡人力資源。
計畫內容與目標
「第三人生大學試辦計畫」由試辦學校設計,專為壯世代量身定制,規劃12至18學分的學分學程。優先招收年滿55歲的學員,提供符合成人學習特質的課程設計。教育部次長林騰蛟在試辦啟動記者會上表示,此計畫因應產業缺人需求,鼓勵終身學習、與時俱進,並進一步活化運用中高齡人力資源。
課程主題與專業領域
計畫以「人生100素養」為核心,涵蓋「全人健康」、「生涯轉型」、「社會連結」三大專業領域。學分學程主題包括目前最熱門的人工智慧應用、金融科技,以及因應社會及人口趨勢而高度關注的高齡照護、健康與營養管理等主題。
專業領域 | 課程主題 |
---|---|
全人健康 | 高齡照護、健康與營養管理 |
生涯轉型 | 人工智慧應用、金融科技 |
社會連結 | 社會參與、世代共融 |
參與學校與合作模式
第一年邀請38所大學校院參與試辦,包括國立暨南國際大學、國立中正大學、亞洲大學等。這些學校將與產業、民間組織攜手合作,共同打造優質學習體驗。學校可單系、單校或跨校整合校資源提出申請,參與試辦的學校間亦可跨校抵免學分。
學習模式與學分認證
學校透過彈性修課時間及虛實整合的課程規劃,學生可依需求擇取課程進行學習,提供學生隨進隨出的多元學習選擇,幫助學員建立實用技能、並獲得相關學分認證。學生完成所選的專長領域課程,將由教育部頒發學分學程證書,學生若後續想進一步取得學位,可於完成畢業學分數後由學校頒發學士學位。
成功案例與啟示
新一代中高齡羣體證明,求學不分年齡,重新當大學生、研究生,讓他們得以開創第三人生新職涯、新生活。例如,科技業財務長李佩縈50歲生日當天提離職,專注修習法學位,後順利通過律師考試;主播靳秀麗60歲退休,取得心理學碩士學位並通過國考,轉行成諮商心理師;大學教授顏鴻森70歲退休後,從機械工業系教授變中文系學生。
高齡學習的普遍性
50歲後回學校進修並取得學位,已愈來愈普遍。這些成功案例不僅展示了高齡學習的可行性,也激勵了更多中高齡人士勇敢追求自己的學習夢想,開創屬於自己的第三人生。
結語
「第三人生大學試辦計畫」不僅為壯世代提供了多元的學習機會,也進一步活化運用了中高齡人力資源。通過結構化且彈性的學習模式,壯世代學員能夠順利完成學習旅程,並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實用技能與學分認證。這不僅翻轉了社會對高齡者的既有印象,也促進了世代共融,為台灣的高齡社會帶來了新的希望與可能性。
高齡學習:迎接終身學習的新時代
隨著社會邁向高齡化,高齡學習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。許多國家和地區紛紛推出相關政策與課程,以滿足中高齡族羣對知識與技能的需求。台灣作為一個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的地區,也在這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應對。
高齡學習的現狀與發展
根據教育部的規劃,114學年度將啟動「第三人生大學試辦計畫」,專為55歲以上的壯世代提供多元學習機會。這項計畫不僅打破傳統學制的限制,更設計了符合成人學習特質的課程,讓學員能夠在結構化且彈性的環境中持續進修。
計畫名稱 | 目標族羣 | 課程特色 |
---|---|---|
第三人生大學 | 55歲以上 | 12至18學分的學分學程 |
樂齡大學 | 中高齡族羣 | 短期學期制,結合大學資源 |
樂齡學習中心 | 長者 | 創新課程,如資訊數位課程 |
高齡學習的多重益處
- 知識更新:隨著科技與社會的快速變遷,高齡學習能幫助長者掌握新技能,提升生活品質。
- 心理健康:學習不僅能刺激大腦活動,還能減少孤獨感,促進心理健康。
- 社交互動:參與課程的過程中有機會結識同齡朋友,拓展社交圈。
高齡學習的挑戰與突破
儘管高齡學習的需求日益增加,但相關課程的推廣仍面臨一些挑戰。例如,部分長者可能對新科技的接受度較低,或對重返校園感到不安。為此,教育機構需要設計更貼近長者需求的課程,並提供充足的支援與引導。
總的來説,高齡學習不僅是個人成長的機會,更是社會應對高齡化挑戰的重要策略。透過持續的學習與進步,長者能夠在人生的第三階段找到新的意義與價值。
為何高齡學習在2025年成為社會新趨勢?
為何高齡學習在2025年成為社會新趨勢?這與全球人口老化、科技進步以及社會需求轉變息息相關。隨著醫療技術的提升,人類壽命不斷延長,高齡人口比例逐年增加。根據聯合國預測,到2050年,全球60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0億。這一趨勢促使社會重新思考高齡人士的角色與價值,而學習成為他們保持活躍、參與社會的重要途徑。
高齡學習興起的三大原因
原因 | 説明 |
---|---|
人口老化 | 高齡人口比例上升,社會需要更多資源支持他們的生活與發展。 |
科技進步 | 數碼化與人工智能的普及,讓學習變得更加便捷與個性化。 |
社會需求轉變 | 高齡人士希望繼續貢獻社會,學習新技能成為他們的選擇。 |
高齡學習的具體表現
- 線上課程的普及:許多教育平台推出專為高齡人士設計的課程,涵蓋語言、科技、藝術等領域。
- 社區學習中心:各地政府與非營利組織設立學習中心,提供實體課程與社交機會。
- 企業培訓:部分企業開始為高齡員工提供再培訓,以應對勞動力短缺問題。
高齡學習的社會意義
高齡學習不僅是個人成長的機會,更是社會資源的重新分配。通過學習,高齡人士能夠保持身心健康,減輕醫療與照護負擔。同時,他們的經驗與智慧也能為社會帶來新的價值,推動多元發展。
如何在高齡社會中找到適合的學習資源?
隨著社會老齡化趨勢加劇,如何在高齡社會中找到適合的學習資源?成為了許多人關注的議題。高齡人士在退休後,往往希望透過學習來充實生活、保持身心健康,但面對眾多資源,如何選擇適合的內容卻是一大挑戰。
高齡學習資源的類型
以下表格列出了一些常見的高齡學習資源及其特點:
資源類型 | 特點 |
---|---|
社區大學課程 | 提供多元化的課程,如語言、藝術、健康等,適合高齡人士參與。 |
線上學習平台 | 如Coursera、Udemy等,提供彈性學習時間,方便在家中學習。 |
長者學習中心 | 專為高齡人士設計,課程內容涵蓋生活技能、興趣培養等。 |
圖書館資源 | 提供書籍、影音資料,並定期舉辦講座,適合自主學習的高齡人士。 |
志願者活動 | 透過參與社區服務,學習新技能並與他人互動,提升社會參與感。 |
選擇學習資源的建議
- 瞭解興趣與需求:高齡人士應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學習內容,例如健康管理、興趣培養或職業轉型等。
- 評估學習方式:考慮是否偏好面對面教學或線上學習,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。
- 利用社區資源:許多社區提供免費或低收費的學習資源,值得多加利用。
- 參與社交活動:透過學習結識新朋友,增加社交互動,提升學習動力。
- 保持開放態度:嘗試多元化的學習內容,開拓視野,豐富退休生活。
透過以上方式,高齡人士可以更有效地找到適合的學習資源,讓退休生活更加充實與有意義。
何時是高齡學習的最佳時機?
何時是高齡學習的最佳時機?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並不固定,因為學習的動力與時機往往取決於個人的興趣、健康狀態和生活環境。然而,研究表明,高齡人士在退休後或生活節奏放緩時,更容易找到適合學習的時間與空間。
高齡學習的優勢
高齡人士通常擁有豐富的人生經驗,這使得他們在學習新事物時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。此外,高齡學習還能帶來以下好處:
- 保持大腦活躍:學習新技能或知識可以刺激大腦,延緩認知衰退。
- 增強社交互動:參與學習課程或活動可以擴大社交圈,減少孤獨感。
- 提升生活質量:掌握新技能可以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,增加自信心。
適合高齡學習的活動
以下是幾種適合高齡人士的學習活動:
活動類型 | 優點 | 建議時間 |
---|---|---|
語言學習 | 提升溝通能力,延緩大腦衰老 | 每週2-3次,每次1小時 |
藝術創作 | 培養創造力,舒緩壓力 | 每週1次,每次2小時 |
運動課程 | 增強體能,改善健康 | 每週3次,每次30分鐘 |
科技學習 | 掌握現代工具,方便日常生活 | 每週1次,每次1小時 |
如何開始高齡學習
- 選擇感興趣的領域: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,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能讓學習過程更加愉快。
- 設定合理的目標: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,設定小目標並逐步完成。
- 尋找適合的學習資源:可以參加社區課程、線上學習平台或與朋友一起學習。
- 保持耐心與積極態度:學習是一個過程,保持耐心並享受其中的樂趣。
高齡學習的最佳時機其實就是當你準備好並願意嘗試新事物的時候。無論年齡多大,學習永遠不會太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