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7年發生了哪些大事? | 1987年出生今年幾歲? | 1987年的台灣長這樣

1987年發生了哪些大事? | 1987年出生今年幾歲? | 1987年的台灣長這樣

最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在問「1987什麼年」,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好多關於1987年的大小事。那一年真的發生了好多有趣的事情,從電影、文學到歷史事件,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特別的年份。

先來個簡單的表格整理1987年幾個重要事件:

類別 事件 備註
電影 《華爾街》上映 經典金融題材電影
文學 中國網絡文學萌芽期 開始有BBS連載小說
歷史 上海北站停用 12月正式結束營運
國際 美蘇冷戰關鍵時期 傳出川普被克格勃招募傳聞

講到1987年的電影,不得不提奧利佛·史東執導的《華爾街》。這部片把80年代華爾街的貪婪與野心拍得淋漓盡致,麥可·道格拉斯的「貪婪是好的」台詞到現在還是經典。同年在韓國,後來被改編成電影《1987:黎明到來的那一天》的光州事件後續審判正在進行,這些都讓1987年成為充滿戲劇性的一年。

文化方面,1987年也是蠻關鍵的時刻。中國的網絡文學開始在BBS上萌芽,雖然那時候還很陽春,但已經有人開始在網路上連載小說。說到這個,前陣子還看到有人在找1987年版《紅樓夢》劇本的PDF檔,看來大家對這年的文化產物還是很有興趣。

對了,1987年的時尚現在又流行回來了!最近很常看到衣服上印著「1987」的字樣,這可不是隨便印的喔。那年確實是潮流文化的重要節點,很多品牌都在那年成立或推出經典設計,難怪現在又開始懷舊風。

最後提個冷知識,1987年12月上海北站正式停用,這個老車站承載了好多人的回憶。現在要找它的舊照片,網路上還真的不太容易呢。

1987什麼年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1987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大事?台灣人要知道的歷史轉折點,這一年可是台灣民主化進程中超級關鍵的一年。講到1987,老一輩的台灣人一定會提到「解嚴」這件大事,當時蔣經國總統宣布解除實施長達38年的戒嚴令,整個社會氛圍突然變得不一樣了,街頭開始出現各種抗議活動,報紙雜誌也敢講真話了,可以說是台灣從威權走向民主的重要轉捩點。

除了解嚴之外,1987年還發生了幾件影響台灣深遠的大事。像是政府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,這讓很多分隔快40年的家庭終於能團聚,當時機場哭成一團的畫面到現在想起來還是很感人。還有就是民進黨在這年正式成立,台灣開始有了真正的政黨競爭,政治生態整個大洗牌。這些改變都不是突然發生的,而是累積了很久的社會能量在1987年一次爆發出來。

重要事件 發生時間 影響層面
解除戒嚴 1987/7/15 政治自由化,結束威權統治
開放探親 1987/11/2 兩岸關係破冰,民間交流重啟
民進黨成立 1987/9/28 台灣政黨政治開始成形

那時候的台灣社會真的充滿活力,雖然解嚴後街頭抗爭變多,社會有點亂,但大家都覺得這是必經的過程。報禁、黨禁一一解除,以前不能講的話現在可以大聲說出來,這種自由的感覺對年輕一代來說可能很難想像。1987年就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,釋放出台灣社會壓抑多年的能量,從此台灣走上完全不一樣的發展道路。

誰在1987年改變了台灣?關鍵人物故事大公開,這個問題總能勾起老一輩台灣人的回憶。1987年對台灣來說是個關鍵轉折點,當時解嚴政策的實施徹底改變了這片土地的命運。說到這裡,就不得不提到幾位關鍵人物,他們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做出了影響深遠的決定。

首先要講的是時任總統蔣經國先生。這位被台灣人暱稱「小蔣」的領導人,在生命最後階段做出了一連串重大決策。1987年7月15日,他宣布解除戒嚴令,結束了長達38年的軍事統治。這個決定來得突然卻又水到渠成,背後是蔣經國對台灣社會變化的敏銳觀察。據身邊幕僚回憶,他常說「時代在變,環境在變,潮流也在變」,這句話成了推動改革的關鍵。

當時還有幾位重要推手值得記上一筆:

人物 角色 貢獻
李登輝 副總統 協助推動政治改革
俞國華 行政院長 落實經濟自由化政策
許信良 黨外運動領袖 持續爭取民主化

解嚴後的台灣像被打開的潘朵拉盒子,各種社會力瞬間爆發。街頭開始出現抗議活動,報禁、黨禁陸續解除,反對黨如雨後春筍般成立。這些變化讓當時的台灣人既興奮又忐忑,畢竟壓抑了這麼多年,突然要學習如何做個「真正的主人」,還真是需要時間適應。

說到民間的反應就更有趣了。那年我阿公第一次參加選舉造勢晚會,回來後整晚睡不著,一直說「夭壽喔,現在可以這樣大聲講話喔?」而隔壁開印刷廠的王伯伯則忙著接各種新雜誌的訂單,生意好到要連續加班三個月。這些小老百姓的故事,或許比教科書上的記載更能反映那個年代的氛圍。

1987什麼年

為什麼1987年對台灣這麼重要?解禁背後的真相,其實跟當時的政治氛圍息息相關。1987年7月15日,台灣正式解除長達38年的戒嚴令,這不僅是政治上的重大轉折,更徹底改變了台灣社會的發展方向。在那之前,台灣人生活在白色恐怖的陰影下,言論自由受到嚴格限制,連組黨結社都是禁忌。解嚴後,台灣開始走向民主化,各種社會運動如雨後春筍般出現,人民終於能夠公開討論政治、表達意見。

當時的國際環境也很關鍵。美中關係逐漸正常化,台灣的國際地位面臨挑戰,蔣經國政府意識到必須進行改革才能維持政權穩定。解嚴前後的幾項重要政策,直接影響了後來的台灣發展:

時間 事件 影響範圍
1986年9月 民主進步黨成立 打破黨禁
1987年7月 解除戒嚴 結束軍事統治
1987年11月 開放報禁 媒體自由化
1988年1月 開放探親 兩岸關係破冰

解嚴後的台灣社會充滿活力,但也面臨許多挑戰。長期被壓抑的社會力瞬間爆發,街頭運動頻傳,勞工、環保、婦女等議題開始被廣泛討論。政治上的反對聲音不再躲躲藏藏,而是直接走上街頭表達訴求。這段時期的轉變,讓台灣從威權體制逐步過渡到民主社會,雖然過程中有不少衝突與陣痛,但確實為後來的民主發展奠定了基礎。

經濟層面上,解嚴也帶來了深遠影響。隨著政治環境鬆綁,台灣的產業結構開始轉型,從傳統製造業走向高科技產業。同時,社會的開放讓更多國際企業願意來台投資,加速了台灣與全球經濟的接軌。這段時期的變革,不僅改變了台灣的政治面貌,也重塑了整個社會的經濟與文化樣貌。

Categories:

Related Article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