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錄

六十四卦方圓圖:易經的時空密碼
六十四卦方圓圖是北宋邵雍推衍伏羲八卦的經典之作,外圓內方的結構暗合「天圓地方」的宇宙觀。此圖不僅是記憶六十四卦的視覺工具,更被視為解讀天地運行規律的鑰匙。
結構解析
圖形 | 象徵 | 卦序排列 | 核心功能 |
---|---|---|---|
圓圖 | 天時、動態 | 依先天八卦數循環 | 演示陰陽消長 |
方圖 | 地理、靜態 | 縱橫交錯成矩陣 | 定位空間關係 |
圓圖運轉規律
- 陽儀區:自復卦至乾卦,共32卦,陽爻遞增象徵「陽長陰消」
- 陰儀區:自姤卦至坤卦,另32卦,陰爻漸盛呈現「陰長陽消」
實用價值
- 記憶輔助:方圖橫縱座標對應上下卦,如乾(1,1)、坤(8,8)
- 占卜應用:圓圖可對應二十四節氣,方圖能定位方位吉凶
- 哲學啟示:陰陽魚動態平衡在六十四卦層級的精細展現
伏羲先天八卦是構建此圖的基礎,透過兩兩相重形成六爻卦。例如:
– 乾(☰)上卦 + 坤(☷)下卦 = 天地否卦
– 離(☲)上卦 + 坎(☵)下卦 = 水火既濟
學者發現方圖隱含座標系規律:橫縱軸皆按乾一、兑二、離三、震四、巽五、坎六、艮七、坤八遞增,每卦皆可透過座標快速定位。
何謂六十四卦方圓圖?深入解析其基本概念與結構
何謂六十四卦方圓圖?深入解析其基本概念與結構,此圖源自《周易》,是中國古代哲學中象徵宇宙規律的重要圖式。它由六十四卦組成,分為「方圖」與「圓圖」兩部分,分別代表空間與時間的互動關係。以下從基本概念與結構兩方面解析:
基本概念
- 六十四卦:由八卦(乾、坤、震、巽、坎、離、艮、兑)兩兩相重而成,象徵萬物變化。
- 方圓結合:方圖代表「方位」與「空間秩序」,圓圖代表「週期」與「時間流轉」。
結構解析
結構類型 | 特徵 | 象徵意義 |
---|---|---|
方圖 | 8×8矩陣排列,橫縱卦象對應 | 天地定位,陰陽平衡 |
圓圖 | 六十四卦環形排列,始於乾、坤 | 四時更迭,循環往復 |
方圓圖互動關係
- 方位對應:方圖中每一卦的位置,與圓圖中的卦序呼應。
- 陰陽消長:圓圖外圈為陽儀卦,內圈為陰儀卦,展現動態平衡。
此圖不僅是占卜工具,更是古人對宇宙規律的數學化表達,融合了象數與義理哲學。
六十四卦方圓圖何時出現?探討其歷史淵源與發展
「六十四卦方圓圖何時出現?探討其歷史淵源與發展」是易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。相傳此圖源自宋代邵雍(邵康節),但亦有學者認為其雛形可追溯至唐代甚至更早。方圓圖以《周易》六十四卦為基礎,將卦象以「方圖」與「圓圖」兩種形式排列,展現宇宙運行的規律。
歷史發展階段
時期 | 代表人物 | 主要貢獻 |
---|---|---|
先秦 | 伏羲、文王 | 創八卦、演六十四卦 |
漢代 | 京房 | 發展卦氣説 |
宋代 | 邵雍 | 系統化方圓圖結構 |
明清 | 來知德等 | 深化圖像解析 |
方圓圖結構特點
- 方圖:以八宮為橫縱軸,呈現卦象的空間分佈
- 圓圖:按先天八卦順序排列,象徵時間循環
學術爭議點
- 是否真為邵雍首創?
- 與《周易參同契》的關聯性
- 數學排列原理的來源
歷代文獻如《皇極經世》、《易學啟蒙》均對此圖有詳細記載,但原始版本已不可考。元代以後,方圓圖成為術數家推演時空關係的重要工具,並衍生出多種變體。
何人發明六十四卦方圓圖?伏羲與易經的關聯解密
「何人發明六十四卦方圓圖?伏羲與易經的關聯解密」一直是易學研究中的核心議題。相傳六十四卦方圓圖源自上古聖王伏羲,他透過觀察自然現象,創制八卦並推演為六十四卦,成為《易經》的基礎架構。此圖融合「方圖」與「圓圖」,象徵天地運行的規律,後世學者多認為其藴含宇宙萬物的變化法則。
伏羲與易經的歷史淵源
關鍵人物 | 貢獻 | 文獻記載 |
---|---|---|
伏羲 | 創制八卦、推演六十四卦 | 《周易·繫辭傳》 |
周文王 | 演繹卦爻辭 | 《史記·周本紀》 |
孔子 | 編撰《十翼》註解 | 《漢書·藝文志》 |
伏羲被尊為「易學始祖」,而《易經》的成書歷經周文王、孔子等後人詮釋,形成今日的體系。六十四卦方圓圖不僅是占卜工具,更被視為哲學與數學的結合,展現古人對天地秩序的深刻理解。
方圓圖的結構與象徵
- 方圖:代表空間方位,對應「八方」與「二十四節氣」。
- 圓圖:象徵時間循環,反映四季更迭與陰陽消長。
這種「天圓地方」的設計,體現了中國傳統宇宙觀,也成為後世術數研究的基礎模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