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身邊好多朋友都在問「改什麼名字好」,不管是想幫寵物取名、開新店鋪,還是遊戲角色ID,取個好名字真的會讓人想破頭啊!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取名技巧,讓大家不用再糾結半天。
首先要注意名字的記憶點,太普通的名字容易被忽略。像寵物取名可以從外型特徵下手,比如「奶茶」就很適合棕色毛的狗狗;店鋪名稱則可以結合產品特色,像賣手工餅乾的店叫「脆時光」就很有畫面感。我自己幫遊戲角色取名時,喜歡把喜歡的電影角色和食物混搭,像是「浩克肉圓」這種無厘頭組合反而讓人印象深刻。
下面整理幾個常見的取名方向給大家參考:
類型 | 舉例 | 適合對象 | 小技巧 |
---|---|---|---|
文青風 | 暮光書坊 | 咖啡廳、書店 | 用詩詞或自然景物 |
可愛路線 | 布丁 | 寵物、暱稱 | 食物+疊字最安全 |
霸氣款 | 雷霆戰警 | 遊戲ID、社團名稱 | 加入武器或英雄元素 |
諧音梗 | 有種餓叫媽媽煮 | 餐廳、粉絲專頁 | 台語發音更容易引起共鳴 |
最近還流行用星座或生辰八字來取名,雖然有點玄學但很多人信這一套。我表姊去年開美甲店就特地找老師算筆畫,最後取名「指尖星辰」,生意還真的不錯。不過要提醒大家,取英文名字時要注意文化差異,曾經有朋友把遊戲角色取名「Salty Fish」(鹹魚),外國隊友還以為他在罵人咧!
如果是幫寶寶取名,建議多念幾次看看順不順口。我鄰居夫妻為了小孩名字吵了兩個月,爸爸想要「承恩」媽媽堅持要「品妍」,最後擲筊決定叫「品恩」才解決。其實現在戶政事務所有提供姓名統計查詢,可以看看同名的人多不多,避免取到「菜市場名」。
寶寶取名攻略:新手爸媽該怎麼挑好名字?
各位準爸媽們,是不是正在為寶寶的名字煩惱呢?取名字這件事說大不大,說小也不小,畢竟這可是要跟著孩子一輩子的稱呼啊!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取名技巧,讓你們不再頭痛。
首先,建議可以先列出家族長輩的忌諱字,像是阿公阿嬤特別不喜歡的字或諧音,這點很重要喔!再來就是考慮名字的意義,可以參考《詩經》或《楚辭》這類古典文學,裡面有很多優美的字詞。不過記得要搭配姓氏念起來順口,避免像「杜子騰」這種尷尬的諧音啦!
下面整理幾個常見的取名考量點給大家參考:
考量項目 | 具體內容 |
---|---|
字義吉祥 | 選擇有正面意義的字,如「安」、「樂」、「睿」等 |
筆畫數理 | 有些家長會參考姓名學,注意總筆畫數的吉凶 |
發音順口 | 避免繞口或難念的組合,如「施詩思」 |
時代感 | 不要太過時或太前衛,考慮孩子長大後的感受 |
性別辨識度 | 避免太過中性,導致常常被誤會性別 |
現在很多爸媽會用手機APP或網站來查名字的吉凶和意義,但建議還是要多方參考,不要完全依賴這些工具。也可以請教有經驗的長輩或專業命名老師,畢竟他們看過的名字多,能給出不錯的建議。
另外要提醒的是,記得查查看名字的國語和台語發音,有些字在台語念起來可能會有奇怪的意思。比如「建仁」在台語就…你們懂的!還有就是避免用太特殊的字,不然以後孩子辦證件或開戶時,電腦打不出來就麻煩了。
公司改名要注意什麼?5個關鍵時機點分析,這可是創業路上超重要的轉折點啊!在台灣做生意,公司名字就像門面一樣重要,改得好能帶來新氣象,改不好可能讓老客戶都認不出你。今天就來聊聊什麼時候該考慮改名,幫你避開那些地雷時機。
首先最常見的就是公司轉型的時候啦!比如原本做傳統製造業,現在要轉型成科技公司,舊名字可能就不夠潮了。像我們台灣很多傳產升級,都會把”工業”改成”科技”,這樣客戶一看就知道你與時俱進。不過要記得提前跟員工溝通,免得大家一頭霧水。
第二個時機是遇到商標糾紛的時候。台灣商標註冊很嚴格,有時候不小心跟別人撞名,與其打官司不如直接改名更省事。之前就有飲料店因為名字太像被檢舉,最後乾脆換個更有特色的名字反而生意更好。
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5個關鍵改名時機點和注意事項:
時機點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
公司轉型 | 新名字要符合未來方向,避免讓舊客戶混淆 |
商標糾紛 | 盡快處理避免影響營運,新名字要先查冊 |
企業併購 | 要考慮雙方品牌價值,可能需要全新品牌 |
負面形象 | 徹底切割舊有問題,連同企業識別一起更新 |
拓展海外市場 | 注意名字在各國的涵義,避免不吉利或冒犯當地文化 |
說到企業併購,這可是改名的超級大工程。台灣很多集團在併購後都會重新整合品牌,像之前有家食品公司併購後直接改用母集團名字,雖然短期要花很多錢換招牌,但長期來看反而讓消費者更有信任感。記得要預留足夠的預算,因為連同網站、名片、發票這些全部都要換新。
負面形象就更不用說了,台灣人最重視企業形象,一旦出事就要快刀斬亂麻。像之前有家公司爆出食安問題,馬上改名重新出發,連LOGO都徹底換掉,就是要讓消費者感受到決心。不過要注意新名字要有足夠差異化,不然大家還是會聯想到舊事件。
最後是拓展海外市場這個時機,台灣企業最常忽略這點。我們覺得很棒的名字,在國外可能有奇怪的意思。像有家台灣品牌直接用拼音進軍中國,結果發音很像罵人的話,後來只好緊急改名。建議要請當地人幫忙確認,避免踩到文化地雷。
最近滑IG、抖音是不是常發現,怎麼好多網紅都在改名字?今天就來聊聊「為什麼網紅都在改藝名?取暱稱的3大秘訣」。其實取個好記又有特色的暱稱超重要,這可是關係到粉絲能不能一眼記住你的關鍵啊!
首先,好名字要讓人「秒懂」你是誰。像美食部落客常會用「吃貨」、「小廚娘」這種關鍵字,一看就知道在分享什麼內容。有些網紅還會把本名改得更有記憶點,比如把「陳小明」改成「陳小鳴」,用諧音梗讓人印象深刻。
第二個重點是「好唸好搜」。現在演算法這麼競爭,名字太複雜或難打字的話,粉絲想搜都搜不到你。建議可以參考這個取名對照表:
類型 | 推薦用字 | 不推薦用字 |
---|---|---|
美妝 | 小、美、妝、妞 | 生僻字、外文混搭 |
健身 | 肌、練、動、鐵 | 過長英文名 |
親子 | 媽、寶、育、日記 | 難念疊字 |
最後是要有「個人特色」。現在網紅這麼多,名字沒辨識度很容易被淹沒。可以結合自己的專長或外表特徵,像「157cm小隻女」、「台南吃貨阿明」這種,既親切又能突顯個人風格。有些網紅還會定期微調名字保持新鮮感,但切記不要太常換,不然粉絲會認不出來喔!
取暱稱真的是一門學問,要考慮到記憶點、搜尋度和個人特色。下次看到網紅改名時,不妨觀察一下他們用了哪些技巧,說不定能給你一些靈感呢!